2021年4月18日
一开始写下本文时,其实就是构思下自身当前的情况以及行事惯性下,未来可能呈现的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期望的生活情况。并讨论这种基于当下对未来的预估与自身期望间的差距,并尝试推理是否有什么方式可缩小这个差距。当本文几经改写,其实我个人总觉得找不到重点。有些推理过于空想,看似符合逻辑,当其实经不起推敲。目前还是完全将此文重构。
总的来说,不管是对工作、期望生活或个人愿景的长期情况进行猜想,其实就是人生规划这个议题。余生的时间总归是有限的,我们已年过少年时代,剩下不过一万多天,抛开五六十岁后疾病缠身的低效生活,剩下可贵的时间,活着唯一的意义,就是让这段能蹦、能跳,能集中精力学习,突破自我的时代,变得更精彩。
由此我们首先可得,我们必须在这个20岁至45岁这段生命区间,尽可能的保证身体健康。因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去学习、去突破自我,包括赚更多的钱。保持身体健康,也将延长这段生命区间的长度,可以说,保持身体健康首先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工作。
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思想管控,也可以说是目标管理吧。二十来岁,其实渐渐的已经发觉自己可以做到的或者完全不可能做到的边界了。比如我如果突然想到中国宇航员,这就是不可能的。驶出的船已开了一半,再无掉头重走的可能。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结合自身不可更改的某些条件包括喜好、生活环境等,选择目标,并要稳定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行。这个稳定的目标,需要是失业、残疾、重病、离婚甚至家人去世等均无法影响到的。那么,不管未来几十年发生什么,在这样稳定的思想目标管理下,我们都能走到这个目标的终点。
其三,则是始终抱有不断学习、不断接触新事物并不断接受新困难和新挑战的活跃思想。拒绝沉迷当前的舒适圈,不断让自己遭遇新的痛点,保持信心,让这种人为创造的不适趋势我们不断改变现状。一个人最大的对手始终是自己,能够让我们动起来的是主观能动性,当好逸恶劳的人性让我们总是容易沉迷舒适区中,习惯于待外部改变了,再去改变自己。但我们也是可以做到主动去改变生活,让自己面对更大的烦恼,来迫使自己提升自己。
本篇文章和前阵子一篇《话谈人生三项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御坂从未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这次让我聚焦到人生狭义的财富,也就是资产这个话题上来吧。
未来的几种可能
我们先按照目前我们所处的状况,在不依靠任何他人(亲戚朋友等)、运气、自我极大改变或时代巨变等因素下,以当前现状对未来进行预估,按可能性,御坂可得:
- (极大可能)在成都工作近十年,换过多个工作,养成一身职场老油条,终于不再月光,存了点小钱,回老家,可能和朋友亲戚一同帮衬合点伙,搞点个体户小生意,奔波生活。
- (非常有可能)工作数年仍是小职员或小组长之类,选择背负贷款买房,没啥存款,月月还贷,焦虑于中年危机。
- (很有可能)在成都学习到了一些技术和能力,定居成都压力太大,主动回老家,利用学到的技术搞点小生意或在老家找到个一般工作。
- (有可能)进去某公司管理层或成为技术较为核心的职位,定居成都,月月还贷,生活只是比以前小职员轻松一些。
- (小可能)工作的同时存了些钱,和朋友或者靠自己能力搞点小生意或兼职,一边工作一边斜杠青年,也可能跑去当自由职业者,或者和朋友合伙创业。
- (小可能)在成都工作数十年,定居成都,工作事业上有上升,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成长得更为成熟老练,把工作上的机遇和自己圈子结合起来,做了点小生意、投资,按照曾经的想法设立了社团,有一群志同道合热爱创作和活动的朋友。
- (极小可能)离开成都、遂宁,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准备新的冒险生活。
由上述可知,改变现状的次要因素可能在身边亲戚朋友,而极大改变人生轨迹的只有来着与自我的极大改变,自我改变因素越大,则愈偏离目前的最大可能而使小可能性变为大可能,而运气什么的难以预料。不过有一个好的一点,正如有的人说的,黄赌毒等癖好不一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上限,但极有可能拉低一个人未来生活可能轨迹的下限,而我以及我身边的人比较少有这方面特质。
按照同样的前提条件,我们按我们的期望进行预估,可得:
- 学会自己所需的技术,完成自己在游戏、美术、文学、DIY等多个方面的预定目标,完成财富自由,即不再依靠工作,财富收益来自于资产增值投资回报(硬资产包括房产增值、房租等,软资产包括理财、企业股份、控股公司收益等),拥有完全的人生自由。
- 学会自己所需的技术,完成自己在游戏、美术、文学、DIY等多个方面的预定目标,在依靠自身多重技能之下,实现自由职业,财富来源于个人价值,不再是企业职场中的螺丝钉,虽然生活仍可能由压力,但扛不住压力的时候也只是依靠自身能力回归职场而已,拥有较大程度的人生自由。
- 一定程度上学会自己所需的技术,完成了部分自己在游戏、美术、文学、DIY等多个方面的预定目标,无法摆脱工作的束缚,但一边工作,一边也有自己的事业,斜杠青年,至少减少了未来个人的职场发展担忧,离开职场也有一定的生存能力,但物质生活受影响,会较为明显得感受到物质层面的缺损,定居成都有压力,返回老家可养老。
- 一定程度上学会自己所需的技术,完成了部分自己在游戏、美术、文学、DIY等多个方面的预定目标,无法摆脱工作的束缚,但和朋友有合作或者自己搞了点小生意,定居成都仍感压力较大,已准备返回老家养老方案。
- 一定程度上学会自己所需的技术,完成了部分自己在游戏、美术、文学、DIY等多个方面的预定目标,返回老家找到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搞点小生意,无太大压力。
由上述可总结,说到底我关注的首要是技术能力和自己在创作上的多个目标,其次则是财富自由的问题。我对工作事业能否取得多大成就并不关心,我只关心能否财富自由而离开作为惩罚人们的劳动,而去专心从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非商业目的创作。所以如果职场升职什么的不能带来股权激励,实现财富自由什么的,其实我认为职场发展路线对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生期望并无很大利处,不管是一般职员还是中高层啥的,打工仔始终是打工仔,工资是无法实现财富自由的。
之所以说有移民其他国家的打算,近年来,日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情况明显,正在开放吸收同文化外国人,日本的内卷问题非常不明显,虽然日本人统计上社畜文化横行,但事实上加班时长等数据,中国早就爆表了。日本的工资以及法律健全程度要比国内好的多,有人就嘲讽,起码日本人在便利店打工拿拿时薪的工资都够生活,而中国人的时薪太低了。
考虑到国内对外国人的超国民优待情况,去其他国家换了身份,以后等中国老年化、少子化严重的时候,再跟着中国吸引外国劳动力的政策再回来,未必不划算,这就是国家间投机策略,当然风险还是很高。不过从概率上讲,我至少觉得移民日本的成功率比考上公务员要大且收益丰富的多。
说到底,财富自由是我们的目的的话,我们就不要限制实现其的方式,即便是法律、道德、爱国等,也是可以被跳出去的限制。当一个圈子内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多,内卷越来越严重,我们未必不能跳出圈子视野,利用他人不愿意改变环境的特点,去发现机会更大的圈子。
当然,从现今社会视角来看,实现财富自由困难重重,但显然有自己的事业、会做生意才是能走向财富自由的基础,这点比是否有一个好工作来得重要的多,一个好工作反而可能只是让你安于现状。总的来说,我们把对自己的预期和可能拉出来,至少发现未来至少不是走向一个变得太糟糕的情况,说明状况仍然可以。
在实现这样的可能性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不断调整预期和可能的变化,还需要坚持保有乐观、积极、客观、平和的进击路线。
我们当前需要做的
独立工作和独立生活
这无疑是我们迈向独立人生的第一点,也是目前能轻松达成的一点。现在作为一个混迹过几个职场的老油条,其实自己对找工作、哪怕是跨行业找工作,都挺熟练的,也没有什么压力和焦虑。独立生活更是,现在让我极讨厌的反而是别人侵入我的生活空间,哪怕是亲人。
独立工作需要的是些什么呢?我最近也有过思考。我对比了这近两年来的工作经历,也对比了最近我老弟找工作的经历。我发现其实刚毕业的人刚开始找工作第一个最缺乏的是自信,其次是经验。当然,其实经验极大程度的奠定了你的社会自信。我这工作近两年,我实实在在的发现了虽然我自己其实啥也不会,但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多的是不如我的人,他们知识水平不如我、眼界不如我、思维程度不如我、主动性不如我……这些东西深深的让我明白自己还是有能力的,哪怕应对自己做不了的事,也不会慌张,沉着应对、主动学习即可,哪怕失败了也不是非常大不了的事,毕竟一个人要经历的失败很多。
其实这大概就是我想说的目前自己的老油条状态,那就是首先自己有个积极乐观的心,再有个主动前进的手和腿,那么其实能够伤害我们、能够击败我们的东西太少了,正是这种心态让自己明白自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可以胜任工作,可以完成工作,也正是这种心态让自己可以更简单的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这种社会自信我相信还来自两个源头。一个是你个人对其他敌意的事物的反制手段;另一个是家庭的支持。前者的话,其实当你对这个社会运行的机制越了解,你就会知道如何借小力产生巨大的影响给那些给你带来影响的人或者企业或者政府带去反制影响。因为在社会上我们总会面对一些不公和敌意,但现代社会矛盾被缓和隐藏了,人们收起来獠牙,所以不少人受到了外界的伤害只能自艾自怨,但这种形式只会击毁你自己的自信,哪怕自己有责任、自己有过错,在确认对自己有坏处的情况下我们才应该去修正,而面对外界的攻击,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耐心运用周围的形式以及任何一点知识进行反击,例如法律就是一个很有利的进行社会pk的竞技场,而舆论就是一个极佳的搅屎舞台。后者的话,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乐观积极的人而言,只要家庭不拖后退,就已是极大的优势了。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自信心态就可以独立工作和生活了。我详细对比了和老弟这样的初出茅庐的新人的差别,工作经验更是让我们在能力上其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仔细对比过,我发现初出社会的新人也不少确实存在这些问题。第一方面是思想准备的问题,如如何的正确认识自己的目标,是否有自己内心期望和现实自己的差距,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如何保有积极主动性……这些思维的沉淀需要在社会上工作一阵子之后慢慢思考,最终定型,有个人可能就在思考中走向消极和迷茫,有的人则可能逐渐乐观和泰然。第二方面是基本能力,首先不说专业能力了,真把现如今大专、本科拉过来,抛开部分一早就有人生规划的人,大部分大学生其实都专业能力不牢固,学校学术早就和社会生产力脱节了,目前真正能对口专业的大学生占比实在不高。但除了专业能力不足外,初入社会的人也有着诸如表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电脑办公能力以及最最重要的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着明显的缺乏。这些就非常的致命。例如不能很好的组织语言,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不说多余的话;如何正确的使用应用文写作,工作笔记、办公协同中的文字信息很重要;如何及时协调与同事、其他部门的工作对接等关系;把握一定的人际间的默契,保持合适的距离并为他人思考,尽量不要为他人带来困扰;熟练的使用wrod、ppt、excel、思维导图以及其他画图文字工具等【这是最值得吐槽的地方,包括我弟这样常年摸电脑,还计算机专业的都自认为对办公软件熟练,然而这个熟练仅限于电脑一级考试那个熟练,让复杂点的excel调用多种函数处理数据就立马懵逼了。真正应用层面的很多办公工具的使用还是需要工作中去加强摸索的,不要真的认为这些软件打打字就是熟练使用了】;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自己独立找资料、找解决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嘛,其实在社会混迹一阵子,基本上这些也都能混上来,所以说这些东西还是需要去社会上积累的。前几年换换工作能给你带来不少想法。
量入为出,抵制消费主义
你要说什么时候我开始抵制消费主义了,那大概就是我消费欲望极大得到满足的时候,哈哈。
过去一两年中实在花得太多,不仅没怎么存钱,还借过花呗、白条一堆钱。所以当自己什么单反、运动相机、模拟驾驶方向盘、平板……什么都有了之后,突然迈入了空窗期,其他想买的东西实在有点贵。剁不了手自然只能落地成佛了。
前面我们在《话谈人生三项内容》中也说过,蹭着年轻的时候存钱,实现财富原始积累对于我们未来实现财富自由的重要性,所以这里就不再次强调。存款这种东西我们应该当做一种资产,要积累起来,这种资产只有越多的时候,才能产生自我增值的可能。有时我也关注一下身边,发现依然沉迷消费主义之中的人并不在少数,不过叫醒别人并没有意思,毕竟如今自己一直想的减肥以及控制好自己那张嘴<–! 、那根屌 –>都还做不到,更何况现今社会红利出清之时,大局出发也是应该鼓励人们消费,而自己坚守量入而出不是吗。
哈哈……有些时候我们的消费可能还得细看,因为在别人、在自己看来很“刚需”的东西,他其实不一定就那么“刚需”,完全可能是目前社会空气中常见的所谓轻奢空气以及自以为是的评断。就比如汽车是一个,我常在想车的目的不是为了便于人们通行吗,然而现今汽车保有量使得到处拥堵、停车难、行车堵、养车烦,打滴滴他不香吗?一个劲的还在宣扬汽车消费,不正是从业者和政府促消费的大意志的体现吗。比如房子也是一个,缺了房子就生活不下去了吗?在目前房产投资不可持续的现状下,买房子不就是最大的消费主义骗局。有人说不买房没法娶媳妇啊,但是媳妇就是刚需吗?还是某些灌输而来的意识呢……嘛,这个说多了更多倾向于社会政治学的内容了。
信誉和财富
当然我们的财富肯定是不只是存款而已。广义的财富,我们的亲朋好友、固产、知识能力都是财富,连我们的信誉也是。信贷是现代金融重要的一环,我们没有必要说我们不懂金融就少接触这些。不懂就应该去学!现代社会你不懂金融经济,那就嗝屁。把信誉转换为信贷,也是利用社会之势的一种方法。所以说运用的好的话,我们的信誉也是可以作为我们财富的一部分,并用于实现我们的财富自由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流动资金,而非存款。只有手里的流动资金不断,我们可以把钱这种东西玩出花来。在这个信贷支撑的社会,我们培养好自己的信誉,使用一定的借款是良性的。
其实人生财富这场游戏,如果你没什么历史包袱(比如老一辈或着老几辈整天看着你,要求你怎么怎么使用财富,怎么怎么及早结婚生子之类的),你就轻松了许多,手里的存款、固定财产什么的,大可作为财富游戏的筹码,抵押、借款活动大量现金流,再投资出去,用资本在社会中抢下更多的资本。当然这有赌的成分,像我这样比较偏谨慎的人就不喜欢赌,不过只是提及意识到没有历史包裹的人,那对资产怎么使用的方式大可大胆些。
顺带的一个无关内容
这也是最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另增的一个问题。目前懒得长篇大论,既然来源于此,那就记录在这里吧。
这个话题就是论体制化如何束缚一个人的思想,听着可能会觉得我想说政府什么的,其实不然,最近工作中其实隐隐感觉明显,即使是私企,也有“体制化”的现象,体制化并非政府内部独有的问题,我相关只要是大公司、大集团,在稳定有序的管理机制下,都会出现体制化的现象,这种表现在这种稳定的集体意识不断的驱逐个人的特点,进而将个人化为某个岗位上的稳定的螺丝钉的一个过程。只是说政府事业编之类的螺丝钉相对企业中的而言可以无忧无虑的螺丝钉下去而已。若一个人身处企业,但也这样沉沦,无疑当外部环境改变之时就是“中年危机”到来之时。
个人意见,其实个人发展而言与国家发展无异,都得不断求新、求变,才能维护自身这个系统的有效性,才可维持与外部的持续交换。在任何一个地方,不要安于现状,不要束缚思想和视角,很重要。
不被工作岗位体制化,避免变为工作岗位上的螺丝钉的方法是什么呢?是不要被限制在岗位上的心,我们要去看到其他岗位上的事物,要看到整体的处理,归纳总结。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学习到的东西,离职了到其他地方还能通用,就说明我们办到了。
比如目前在腾讯的这个工作,其实与客服、产品运营等方面较为接近。总结工作中如何与计费、规则、研发、产品等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如何去优化整体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去协调产品、研发部门复盘用户使用中的问题,进而帮助那些部门优化产品等等。
跳出目前工作的范畴,这边随着工作上的熟悉,是应该接触更加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售后、运维和架构那方面走。
关于如何赚钱
工作赚小钱很正常,但如果想赚多些钱,其实在历史文章……中早有讨论。
人生规划检查点(来源于2017年8月23日的思考)
如果要推进我们人生的进度的话。模仿国家的什么5年计划,设定一些时间的检查状况还是不错。
如:
25岁检查节点:稳定的工作。
30岁检查节点:初步组建社团。
40岁检查节点:稳定的生活与稳定的社团运行状况。
曾经看到一个简洁的人生建议。
- 在大单位有编制。就把自己当牛用,什么活都干、全年无休、996拼升职,十年下来大概率上个小台阶,之后接着拼去换孩子的幸福。
- 在一般般小单位有编制。就混,反正领导岗位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如准点下班,多学其他兴趣爱好东西,技多不压身,反正池小拼不出东西,不如视野跳出池子外去,研究研究自媒体,写写小说拍拍小视屏专心搞副业。
- 在大企业也是一个道理。大公司五百强,就加油干,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 小企业个体户,就学东西,学到东西之后出去单干,和老东家合作或者竞争,把几年赚的钱赔完之后换一家公司接着干。生命不息,创业不止。
- 无心事业的,就娱乐至死,一条心把自己弄的漂漂亮亮,睡最仙的仙女,睡最渣的渣男,受最重的情伤。趁年轻,大胆爱。吃瓜看剧玩手机追爱豆谈恋爱,用尽一切去浪费生命。
虚假的工作与强烈的社畜感
也不知道是这是目前焦躁的年轻人生活环境还是低迷失落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你事实上这代的年轻人确实很难稳定下来,就我而言我就感觉要是能在一个工作岗位坚持1年确实不容易。毕业后做过的四份工作,其实到头来去哪都觉得找不到归属。
工作的内容其实在前几个月学习新知和挑战时特别有趣,但一旦一阵子开始上手了,便觉得工作迈入重复、无聊、枯燥以及扯皮的日常。而工作闲暇下来对比自己丰富的生活目标以及生活水平成长,竟有快速的觉得没有了希望。
人说不患穷患不均。确实,我们现在的人很容易事业看的太远了,随便看看隔壁日本年轻人,废掉的一代,然而别人就算不上大学,什么技能都不会,靠超市、便利店打临工,8小时工作能赚到的钱是你的好多倍,而工资除开生活所需还能安安心心的当个肥宅。而我们呢,没准拼死拼活在职场也只不过是个没有活力的螺丝钉,看不到多少未来的希望。社会的差距就有这么大,世界的差距就有这么大。尽管看起来,我们还是在有名的企业上班,过着上班包早晚餐、有咖啡、冰糕、空调、电脑椅的日子,每天只是敲敲键盘,但却感受的是疲倦,虚假的工作与强烈的社畜感让人找不到归属。